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威尼斯集团网站官网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教授。现将原文及链接转载如下:
专访威尼斯集团网站官网校长余淼杰:紧抓绿色贸易新机遇,以扩大进口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11月5日,为期六天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在改革开放45周年之际,中国在本届进博会上就对外开放作出新的宣示,提出“市场机遇更大的开放”“规则对接更好的开放”“创新动能更足的开放”和“包容共享更强的开放”。
中国外贸未来走势如何?为什么中国需要扩大进口?中国应当如何把握好服务贸易、绿色贸易等新机遇?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在进博会现场专访了威尼斯集团网站官网校长余淼杰。
图:威尼斯集团网站官网校长余淼杰
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基本稳定
《21世纪》:IMF在10月10日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全球经济增速的基线预测值将从2022年的3.5%降至2023年的3.0%和2024年的2.9%,远低于3.8%的历史(2000—2019年)平均水平,你如何看待后续世界经济的恢复态势?目前俄乌冲突持续、巴以冲突升级等因素的扰动下,全球经济的分化趋势是否会进一步扩大?
余淼杰:预期下调的主要因素是现在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可以说是“风高浪急”,那最核心的一点是,未来全球经济的发展会面临着一个分化趋势,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下滑是一个显然的趋势。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发展转轨成为高质量发展,虽然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中仅次于印度,但仍可以长期稳定在5%左右,而且中国的经济规模是印度的四倍到五倍之多,所以中国经济仍然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火车头。
《21世纪》:外贸依存度下降是今年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表现。前三季度中国外贸总值30.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微降0.2%。你如何看待中国当前的进出口形势?四季度外贸能否重回正增长?
余淼杰:正是由于上一个问题提到的因素,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需求疲软,导致了中国今年的外贸进出口表现与去年基本持平。我预计第四季度中国的外贸总额还是能够达到12万亿元人民币左右水平,全年还是能够保持在42万亿到43万亿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进出口总额变化不大,但是货物吞吐量都是有明显增长的,这个主要来自价格的变化,而不是来自量的变化。人民币贬值对出口的拉动作用还是比较明显。
我认为四季度外贸大概率是能重新回到正增长趋势,这一方面是季节性因素和基数因素,感恩节、万圣节、圣诞节等欧美国家的重要节日会带动对中国产品的需求。而且RCEP持续生效、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新成果,可以对冲对发达国家出口的下滑,对中国外贸的稳定增长形成长期支撑。
通过扩大进口带动国际经济复苏
《21世纪》:长期以来,中国坚持实施扩大进口战略,连续14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这很大程度得益于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你如何看待中国内需和进口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余淼杰:中国长期重视对外开放,正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大规模、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进口规模扩大已经成为我们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通过扩大利用中国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扩大从国外的进口,也有助于带动其他出口国家的经济恢复,这都可以体现出对中国经济乃至对世界经济的贡献。
进一步来看,扩大进口对中国的好处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对消费者而言,通过降低关税,实施更加便利的贸易措施,能够提高居民福利。这主要是由于有更多可供选择的进口消费品进入国内市场,消费者面临着更多的选择机会,企业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从而会降低国内的消费品价格来保持在竞争中生存,从而实现老百姓更大的幸福感和收获感。
对生产者而言,则是取决于进口的产品是中间品还是终端产品,如果是中间品的话,随着关税的下降以及贸易便利化的实施推进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升利润,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所在地区的利税水平上升。如果是终端产品的话,短期内会形成竞争效应,实现国内市场的优胜劣汰,从而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产业升级。
《21世纪》:恰逢进博会,你对于中国扩大进口有何建议?
余淼杰:我认为中国要进口更多的高质量中间品,通常从欧美日进口的中间品技术含量都比较高,如果企业在生产中能与国内中间品进行深度融合,则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熊彼特效应。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扩大进口不只是扩大农产品或工业品的进口,也同样包括扩大服务贸易进口,本次进博会也把服务贸易作为了重要议题。比如可以鼓励更多地像出国留学和国外医疗这类旅行类进口,鼓励国内居民到国外医疗则跟老百姓的健康息息相关,扩大这类进口可以使国内老百姓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用好绿色贸易新抓手
《21世纪》: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此前公布的数据,尽管2022年全球贸易领域表现低迷,但绿色能源产品的贸易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你如何看待未来的绿色贸易和绿色投资机遇?目前中国经济结构也在进行转换,应当如何把握好上述机遇?
余淼杰: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发展绿色贸易作为推动经济转型、提高低碳领域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的重要抓手,以环境产品为代表的绿色贸易在国际贸易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的绿色贸易、绿色投资在去年表现强劲,已经是世界第一大绿色出口国和第三大进口国。特别是在绿色贸易方面,中国的“新三样”出口已经位于全球前列,有利中国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
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国际经贸合作中,特别是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中,中国不仅自己生产了大量的绿色的产品,而且还通过绿色投资、清洁能源利用等方面促进了合作国家和地区的环保和低碳改造工作。
想要把握上述机遇,一方面,要加快政策推进和体系建设,围绕绿色贸易发展制度、绿色贸易标准和认证、绿色贸易国际合作等方面统筹推进,特别是要加快制度体系建设和创新进程,为促进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要坚持向创新要动力,加快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工艺水平,持续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和我国绿色外贸的竞争新优势。
《21世纪》:欧洲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业界又称“碳关税”)的第一阶段已经在今年10月1日启动,这个措施也将成为贸易壁垒。这是否会对中国目前的外贸增长形成新的压力?外贸企业普遍存在的“碳焦虑”,你认为应当如何应对?
余淼杰:碳关税的出台的确是给中国的企业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挑战,换言之,这其实是把发达国家本应承担的减排责任,转移到作为贸易伙伴的发展中国家,会促使企业的贸易生产成本上升。如果强行征收碳关税,势必会使出口相关产品的发展中国家采取以牙还牙的政策,来征收相应的碳关税。因此,一种新的贸易摩擦就会产生。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做两个方面准备。一方面是练好内功,让自己的产品更加绿色,尤其是对化工产品和碳排放比较多的产品,要尽量地提升全要素生产力,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更好地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强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建设,尽量避免出口目的地的相关施压。
另一方面就是利用好行业协会、贸易商会的沟通协商作用。环境保护的成本必须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合理分摊,任何一方都不应独自承担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带来的成本。至于分摊的比例是多少,则需要根据不同的市场、根据不同的行业做进一步的分析。
链接:
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31106/herald/a683d408e660342f650eda7df0073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