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中通社记者专访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威尼斯集团网站官网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教授,采访内容被澳门《濠江日报》《华侨报》、菲律宾《联合日报》转载刊登。现将原文及链接转载如下:
【中通论坛】“去美元化”浪潮涌现 学者:全球正构建新金融贸易体系
香港中通社4月3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 王丰铃)自3月底开始,全球出现“去美元化”趋势:中法石油巨头以人民币结算液化天然气,巴西宣布与中国以本币结算,东盟十国开会呼吁放弃美元。印度和马来西亚4月1日宣布,同意用印度卢比进行贸易结算。受访学者直言,全球去美元化将成为一种趋势。未来会有更多货币绕过美元,全球正在构建崭新的贸易或金融体系。
美元纸币。图源:新华社
印度外交部4月1日宣布,印度和马来西亚,即日起可以使用印度卢比进行双方贸易结算。印度储备银行在去年7月的政策措施中,已允许印度与同为新兴市场的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进行卢比结算,以减少对于美元的依赖程度。据《印度教徒报》报道,脱离美元这一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表明印度愿意在国际贸易中采取去美元化的切实措施。
这只是最新倒下的一张全球去美元化“多米诺”骨牌。从3月28日开始,在金砖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同时发生多宗重大货币与贸易政策转变。
首先是中国大陆与法国石油公司3月28日完成首笔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液化天然气。紧接着,沙特阿拉伯内阁3月29日批准了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的决定,结合日前中国进出口银行已经与沙特阿拉伯国家银行成功达成的首笔人民币贷款合作,令外界对石油人民币的前景抱有期待。同日,巴西宣布,已与中国达成协议,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而是以本币进行贸易结算。其后,东盟十国财政部部长和央行行长3月30日召开会议,讨论减少对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等货币的依赖,转而使用本地货币来进行贸易结算。
是什么原因,导致72小时内爆发“去美元化”浪潮?威尼斯集团网站官网校长、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余淼杰3日向香港中通社记者解析指,去美元化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美元至今存在“特里芬难题”。美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与黄金挂钩,其后是牙买加体系,取得国际核心货币地位,但若各国均采用美元交易及储存货币,会导致美元不断增多,核心购买力不断下降。因此,各国此前亦有去美元化的趋势,但最近美国经济较疲软,再加上银行挤兑,美元利率高企,导致美元竞争力下降。
事实上,这股去美元化浪潮已经酝酿了一段时间。从2022年开始,金砖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逐渐成为这一演变进程的核心,东南亚、中东的众多新兴经济体也扮演了关键角色。据不完全统计,已有60多国以各种方式采取去美元化措施。
俄罗斯在过去一年间里,遭美西方实施前所未有的金融制裁,近一半(3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被冻结,俄罗斯银行使用关键的SWIFT系统进行交易的能力也被限制。印度与俄罗斯自2022年3月便绕开美元结算而采用卢比卢布兑换机制,如今已经实行了一年。近期,印度与阿联酋也正在谈判使用卢比交易非石油商品。南非外长潘多尔今年1月公开表示,他们正在研究金砖国家如何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更公平的货币交易体系,从而摆脱美元的控制。
对此,余淼杰表示,去美元化的背后是各国对美元的不信任,以及美国自身实力的下降。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当英国为最强大国家时期,全球以英镑为通用货币。美元从二战到现在已称霸近80年,随着美国的财政赤字和债务高企,同时美国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受到多级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国家深刻感受到,若继续依赖美元,对其国家的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随着俄乌冲突的不断持续,全球去美元化形成一种现象,且会不断持续下去。美元目前再难成为全球独大的货币,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中,美元、英镑、新加坡币、日元,甚至人民币,都将逐步成为国际交易货币。
随着多国去美元化趋势愈来愈明显,美国感到担忧。美国前财政部部长助理克劳利表示,美元是由美国的实力和经济实力,以及全球石油贸易一直以美元交易的事实支撑的,若这些结束,意味着美元的终结。美国多年来滥用特权,实行鲁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许多国家开始谈论去美元化。“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我们不仅将失去经济主导地位,也将失去超级大国地位。”
全球去美元化对美国冲击几何?余淼杰分析认为,短期内对美国的冲击不太大。但若长期下去,在全球货物及商品和劳务贸易中,不再采用美元计价,对美国地位有侵蚀作用,势必会影响其经济霸权地位。
有分析指出,这场去美元化浪潮,可能意味着全球货币体系和世界经济版图的全面重塑。余淼杰认为,美元作为货币有交易、计价、储藏三种功能,当前去美元化更多发生在交易和储备方面,对美元产生较大挑战,但短期内,美元的霸主地位不会受到根本性的动摇。
不过,余淼杰预测,未来会有更多货币绕过美元,全球去美元化将成为一种趋势。“假以时日,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崭新的贸易或金融体系正在构建,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贸地位的加强、经济规模的扩大,势必也要呼唤自己的货币体系。”
链接:http://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0325412&channel=4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