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威尼斯集团网站官网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接受中国广播电台《天下观・专家谈》专访,现将原文转载如下:
新中国成立73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实力更实现历史性跃升。根据中共二十大报告披露的数据,近十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一百一十四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百分之十八点五,提高七点二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三万九千八百元增加到八万一千元。这些正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结果。
今天,海内外在聚焦中共二十大所擘画的中国未来发展蓝图的同时,对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也给予了高度关注。这个已经在实施的理念到底“新”在何处?与西方经济发展的理念有什么差异呢?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中国新发展理念的关键词。这些词既指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也针对了当下中国面临的一些阶段性和结构性的问题。其终极目标就是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中国经济社会中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让我们具体来看。
创新是解决不充分发展的第一源动力。各国民众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创新的力量,十年前,我们还不可想象今天用智能手机随时在全球各地与异国他乡的亲友视频聊天,不能想象电动汽车会越来越成为主流。
未来中国各行业生产中,将继续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同时在经济社会建设中,推动各项规则、规制、标准的创新。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生产率、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2022年11月,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观众正在体验全球首发的高精度眼科手术显微镜。(源自:视觉中国)
绿色作为普遍形态。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有句话现在家喻户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思是保护好环境能换来发展的空间和格局。中国保护环境出发点就是为了老百姓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到人与自然协调,更是为了实现人类代际的充分发展。这也是中国对全球的承诺。
△2022年10月,中国西南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山川、楼房、桥梁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源自:视觉中国)
协调是内生特征,目标更是为了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协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区域协调、城乡协调和行业协调。如果您曾经到中国旅行,可能会有一个感受,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高楼林立,感觉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差不多,民众生活水平也比较高,但如果到中国西部和广大农村地区走走,会觉得那里还比较落后。这种差异就是中国巨大地域、发展阶段不同带来的不协调问题,也是中国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中要着力要解决的。中国大力发展城市群,缩小城乡收入和行业收入差距,都是为了这个目标。
开放是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平衡充分发展的必由之路。当下有一些西方媒体在解读中国经济时表达了对中国开放度的担忧,但这其实是一种误读。实际上,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开放是亮眼的词汇。中国庄重承诺,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会改变。中国要更好地融入到全球化中,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带发展。
△中国东部,霞光中的宁波舟山港。2021年,宁波舟山港完成年货物吞吐量12亿吨,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源自:视觉中国)
共享则是实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最终目标。中国经济的改革红利、发展红利应该是人人共享的,对大同社会的美好追求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终极奋斗目标。
△中国南部海南省琼海市的渔民在捕捞塘鱼(源自:视觉中国)
中国人共享发展红利需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要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这一点已经实现。中国已经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九百六十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其次是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最后通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升低收入群体和合理调节高收入群体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让全体人民共享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之一。
从经济角度分析来看,中国从宏观经济基本面到行业集聚发展,再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企业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方方面面都体现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就要全面贯彻上述五大新发展理念。
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未来的中国经济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