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英国央行强行加息75个基点至3%,市场基准利率创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在风险倍增的全球政治经济环境下,英国央行强行加息,不是因为经济发展过热,也不是因为消费能力过强,更不是投资及外贸过于高涨,而是为了应对当前超过两位数的高通胀率。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2010年欧洲债务危机、2016年英国脱欧危机、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对英国经济产生一次次致命打击,这个“日不落国”经济体在世界的相对地位持续走弱。尽管近20年来一直维持着全球第五大(或第六大)经济体地位,其GDP绝对水平却没有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仅没有进步,实际收入还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真正压垮英国经济最后的一根稻草,却不是上面密集出现的各种危机,而是看似与英国没有直接关系的俄乌冲突。乌克兰危机从今年2月24日开始,历经了近9个月时间还在持续发酵。北约在美国领导下对俄罗斯穷尽一切制裁手段,对乌克兰提供高昂的军事援助,前首相约翰逊两度亲临乌克兰给泽连斯基打气助威。在英国国内,受外部能源和粮食价格飙升影响,英国通货膨胀率屡创历史新高,9月份CPI增长10.1%,市场预测今年第四季度通胀率将达到11%。
英国的外交政策一切以美国的标准为尺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俄乌冲突等等,美国冲在最前面,英国紧跟其后。但是,20多年下来,美国自己并没有从战争和冲突中得到好处,英国在经济方面却屡屡吃亏,在战场上花了那么多的钱,给本来已经非常脆弱的国内经济带来难以忍受的负担。
资本主义“社会福利”,本来是用于展现资本主义国家优势,维持统治阶级长期统治国家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国民经济遭受各种危机冲击的时候,国家只能通过财政赤字过日子。2008年以来,英国政府的财政赤字累计高达8380亿英镑,这些赤字主要以国债的形式出现,总量接近英国一年GDP的40%。大规模国债需要偿还巨量利息,按3.5%计算,每年利息支付多达293亿英镑,超过每年GDP的1.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英国每年的GDP增量与偿还的国债利息几乎相等。
难以忍受的国家债务,逼迫英国政府对以往的福利制度进行多维度“注水”:对大学生开始收取学费,并逐年增加;几乎所有企业,甚至大学、中小学,都取消或弱化最终年薪计算的养老金制度,提高就业人员养老金贡献比例;18岁以前的儿童经济补贴与家庭收入挂钩;高收入人群的边际税率从40%提高至45%,等等。这些迫于无奈的福利注水,不仅引发高端人才流失,弱化支撑英国科技教育优势,还严重伤害英国作为世界强国的根基。
目前,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近六千万人口中,有六分之一来自其他国家,特别是罗马尼亚、印度、巴基斯坦等。人口结构变迁,不仅影响英国人口质量和国际竞争比较优势,还给这个国家带来各种复杂的移民及种族挑战。尽管撒切尔夫人有“铁娘子”之称,她在位时大刀阔斧私有化和去工业化改革对英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在上世纪最后20年对英国的稳定与繁荣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自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后,原来赖以重点发展的金融及相关服务业不断走向衰弱,英国股票市场指数,FTSE100,20多年来徘徊在七千点上下,与美国道琼斯指数的不断飙升,形成了鲜明对照。
一个相对弱小的开放型经济体,在新的工业革命浪潮中,再次失去了全球竞争的比较优势,受经济规模和范围经济非效应影响,英国多年来出现持续大规模的贸易逆差,导致国内经济发展缺乏原动力,英镑的国际地位缺乏外汇储备支撑。高福利、低财政收入、贸易失衡、世纪疫情、乌克兰危机冲击,造成严重供应短缺,物价成倍增长,百姓苦不堪言,手上货币和收入不断贬值,英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多维度困境当中而难以自拔。
面对高通胀,需要加息,抑制本来已经非常脆弱的消费。不加息,持续高通胀会彻底击破百姓梦想,严重影响投资者积极性。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1)短期内不通过加息遏制通胀,经济彻底崩盘的概率提高;(2)加息,却给经济恢复与发展埋下了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增加英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风险。
英国央行目前的选择恐怕不是自愿的,而是形势所迫:先救近火,再图良机。只恐怕,世界政治经济风云变幻,并没有留给英国雄风再起的任何机会。特拉斯梦断唐宁街10号,苏纳克成功扮演“反向殖民地”大戏主角,在国际政治上已经给英国社会泼下了一盆冰冷冷的水。英国社会经济问题,积重难返,目前的一切政策,均无法扭转“日不落国”持续走弱的乾坤。
(作者系威尼斯集团网站官网李安民经济研究院院长,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国家级特聘教授)